2025年7月10日至7月16日,在财经学院团委的组织和指导下,“凤阳花鼓非遗传承”社会实践调研团赴安徽省凤阳县开展“三下乡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团队成员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凤阳花鼓”,通过实地走访、文化体验、座谈交流等形式,探寻传统艺术的保护与创新路径,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。
走进历史现场:明中都遗址感悟文化根脉
7月10日至12日,团队成员首站探访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。作为明文化发源地,凤阳深厚的历史底蕴孕育了凤阳花鼓。队员们参观遗址博物馆、考察明代建筑遗存,感受民俗文化与皇家历史的交融。下午专程走访凤阳县地方志办公室,查阅大量关于凤阳花鼓起源与发展的史料文献。

访改革之乡:小岗村见证非遗与发展共鸣
7月13日,团队走进"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"小岗村。在大包干纪念馆,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和实物展品,重温1978年18位农民"大包干"壮举。与村委会座谈得知,近年来小岗村积极探索"非遗+旅游"的发展模式,将凤阳花鼓表演纳入乡村旅游项目,既丰富了游客体验,也为非遗传承人搭建了展示平台。
沉浸非遗传承:拜师学艺体验花鼓魅力
7月14日至16日,团队成员驻扎凤阳县文化馆非遗传承中心,开展深度学习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肖老师为队员们系统教学,从持鼓姿势、基本节奏到经典曲目《凤阳歌》的演唱技巧逐一细致讲解。队员们分组练习,亲身体验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。
寻花鼓传承人:共话非遗传承未来
根据线上调研结果,56.25%的受访者认为凤阳县非遗传承面临比较严重的人才匮乏问题,12.5%认为非常严重,合计超68%的受访者对此表示担忧,可见传承问题亟待解决。当前非遗项目虽然受到部分群体的认可,但整体知名度和影响力仍有待提升。需通过网络等多渠道加强宣传,整合资源推动传统文化多样化发展,促进非遗与现代生活结合以增强活力。
此次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,增强了文化自信。大家在基层实践中锤炼本领、增长见识,更坚定了投身乡村振兴、让青春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的信念。(特约通讯员:朱中军 摄影:徐林 袁菲 审核:耿广汉 杜小明)